爱宜都网

 找回密码
 新会员注冊

QQ登录

登临荆门山

已有 914 次阅读2015-3-27 23:06 | 荆门

羊年二月初二,是龙抬头的日子。一早乘坐专线巴士车,去了位于红花套镇渔洋溪村江边的荆门山。

荆门山,坐落在宜都境内的浩瀚长江南岸,紧靠宜洋一公路,与宜昌市亭的虎牙山隔江相望。

说它是山,其实就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山包,高不过数十米。然而,它又很出名,这源于中国古代诗仙李白写了一首题为《渡荆门送别》的五言律诗。诗的原文是:渡远荆门外,来从楚国游。山随平野尽,江入大荒流。月下飞天镜,云生结海楼。仍怜故乡水,万里送行舟。

诗中提到的“荆门”,便是这座不起眼的小山包。这里地势险要,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,是兵家必争之地。因为山形上合下开,状若门,故称“荆门”。

也是因为读了这首诗,才晓得千年不朽的诗人原来也曾路过我们的家乡宜都,于是很早就萌生了拜访荆门山的念头。

荆门山,靠公路一侧的山体呈黑褐色,犹如刀劈一般,崖壁上刻着硕大的三个大字:荆门山。正因为有了这三个字,我才不必问路就可以找到荆门山。从前的荆门山是没有字的,这是近几年才雕刻的。公路临江一侧,刚刚修了一座渡远亭,供游人休息和观赏风光。亭边的石栏上,雕塑着三国的故事。亭子的建造,算是对李白诗作的一种呼应。

从荆门山一侧有一条上山的路,被人用栏杆、水泥包装过。或许是来游玩的人太少了,这条路显得很荒凉,甚至有些破损。我一鼓作气爬到山上,江边渡远亭和对岸猇亭的风景,尽收眼底。一块矗立在公路边的巨大的“荆门山文化旅游城”广告牌,依稀可见。

据说,荆门山有荆门十二碚、仙人桥、仙人洞、观音池、凤凰台、悬棺崖等景点。我站立的地方,正是“仙人桥”的桥面。桥下数米开外,有一深沟,枝蔓交错,深不见底。

见这里还不是最高处,我又沿羊肠小道,登行十余米到山顶。站在山顶,可以眺望到宜昌公路长江大桥。阳光下,大桥就像一道彩虹,飞跨大江南北。

因为很寂静,耳边不时回荡着公路上疾驰汽车的喇叭声和引擎声。远古战马的嘶叫声,早被岁月的尘埃所掩埋。

我想,如果李白在世,或许他会重新赋诗,感叹今日的风景更美。

因为没有深度开发,山顶上除了自然风光,再没有看见其他传说中的人文景点。

我返回到山脚,抵近探视了“仙人桥”。这是大自然的巧夺天工,桥高十余米,桥下有一股山涧流出。千万年来,它不曾被风雨侵蚀,依然矗立在荆门山上。让人感到担忧的是,如今挖土机的铁蹄正一步一步逼近,桥下山体已呈裸露状。

荆门山,我期待它的原有景点能够复活,真正成为宜都的一座名山。



 

 

评论 (0 个评论)

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| 新会员注冊

QQ|站点统计|关于我们|手机版|法律顾问:熊安律师|爱宜都网 ( 鄂ICP备14016224号-1  鄂公网安备42058102000002号 )

GMT+8, 2024-6-29 06:03 , Processed in 0.018800 second(s), 7 queries , Memcache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返回顶部